苏黎世垦荒帖

最近搬家之后事情多,博客也撂了荒。对不住偶尔上来转转的朋友。
 
10月2日,在结束了瑞士政府为我们安排的3个月德语高级培训之后,我们再次搬着大坛小罐,乘火车搬到了苏黎世。托联邦政府之福,我们三个同批的中国人在苏黎世大学北面山麓的富人区住进了一栋别墅,还有一位黑人朋友同住,是一位来自科特迪瓦国家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博士。别墅的环境非常好,依山傍湖,推开窗户便可以远眺风景迷人的苏黎世湖,屋后还有一片竹林和露天茶厅,生活条件甚是便利。
 
回到德语区,开始在大街小巷看到熟悉的德语,那种亲切的感觉不亚于回到了北京。在弗里堡三个月的生活让学德语的中国学生普遍非常压抑,因为无论街上问路还是超市购物,耳目所及全是一片法语,路上碰到要说Bonjour,谢谢别人要说Merci,搞得我们只好和外国学生以及德国老师天天讲德语来提高口语。令人欣慰的是,这三个月强化德语培训中付出的心血和投入的精力总算没有白费——到苏黎世没几天收到了歌德学院的成绩单,意外得知自己以“优良”(A-)的成绩通过了德国歌德学院德语高级1阶段(C1级)ZMP水平考试证书,其中口语成绩为“优秀”(90分)。阅读满分30分,我的得分是29分,相当于百分制的97分;听力满分30分,我的得分是20分,相当于百分制的67分;写作满分30分,我的得分是25分,相当于百分制的84分;口语满分30分,我的得分是27分,相当于百分制的90分,全部超出了德语高级1阶段“能够看懂德语电视、能与德语国家居民流利交流”的60分要求。(我的证书原件链接:http://bjmsg.focus.cn/msgview/3637/1/65173987.html
 
按照欧洲语言考试分级统一标准,C2为语言水平最高级阶段,C1为高级1阶段。C1阶段考试被德语界最权威的歌德学院考核认定为“优良”(A-)的外国学生,也就具备了被德国、奥地利和瑞士这三个德语国家大学录取的基本资格,意味着考生具备了听懂教授讲课、撰写德语论文和参与学术讨论的德语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要想像瑞士学生一样轻松听懂教授的授课,对中国学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我本学期已经报名参加了《企业经济管理学》、《跨国公司管理学》、《金融市场学》等博士、硕士阶段课程,今天开学后已经尝到比德语母语学生多得多的苦头了,今后看来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前看教材才能勉强过关了
 
苏黎世大学始建于1523年,是瑞士规模最大、声誉最高的研究型大学,我所在的经济系以商管类研究生课程闻名于世,与维也纳经济管理大学共称欧洲之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和国内“官本位”的文化不同,在苏黎世大学,塑像全都是为该校著名学者或教授所立,却没有一座是为某任校长设立的。瑞士是一个只有700万人口的国家,但100年来竟有25人摘去诺贝尔奖桂冠,这其中苏黎世大学可谓功不可没(共有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包括爱因斯坦1921年拿到的物理学奖)。
 
苏黎世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和欧洲最主要的经济、金融中心之一,一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城市,却集中了350余家银行;举世闻名的瑞士银行业和保险业总部几乎都设在苏黎世,全球25%以上的银行资产管理在苏黎世进行,苏黎世股市(始建于1876年)的证券交易量也占到了整个西欧的70%。由于瑞士法郎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苏黎世也跻身于全球7大外汇市场之列。
 
得知苏黎世除了“全球生活质量排行榜第一名”的殊荣之外,还有一个“市民礼貌程度全球排行榜第一名”的头衔。到了苏黎世之后对此可是感触良多。在大街上,只要我一拿出地图研究一下方位,马上就有市民用英文礼貌地问我:“需要帮忙吗?”有一次我要乘城铁去大老远的家乐福超市,由于头一次坐瑞士的城铁有些找不着北,随便问了一个苏黎世小伙子。人家帮我分析了一下形势之后建议我到另一个轨道去乘5分钟后的一班车。我谢过之后下地道走到了那边的轨道上,可是没想到就在地铁快要进站的时候,小伙子突然气喘吁吁又跑到我跟前来了,说他刚才又想了一下,觉得我还是不如换乘另外一趟列车吧,因为这趟车下车后离家乐福更近。这么热心让人多不好意思啊,真没想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助人为乐境界更高的。🙂  还有一次有些狼狈,我推着新买的山地车吭哧吭哧正爬着苏黎世那害人不浅的大陡坡,有一段特别陡的地方有点推不上去了(背上一个大包、车座上还压着一大包意大利面),这时一个手中也提满了东西的中年妇女路过旁边马上向我offer:“要帮忙吗?”弄得我这个大男人还真有点尴尬
其实仔细想想,人活着之所以和那些只顾喂饱自己肚子的禽兽有所不同,就在于他的存在能对别人的生命多少有所价值。没有了你,或许你的妻儿父母将不再拥有一个完满的家庭、人生的轨迹将不再相同;或许别人会因为少了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而感到怅然有所失;或许受你资助和帮助过的人再也无法把你从他/她的生命轨迹中抹去……否则的话,我们这一辈子犹如昙花一现、流星一烁,又有什么在世间存在一回的意义呢?欧洲人已经尝尽尔虞我诈、自相残杀之痛,所以比我们更早地回归到了“返朴归真”“追求内在”的人生本义,比我们更早地领会了“生活的意义在于帮助别人”的真谛,故而早已超越了穿名牌、戴名表、开名车、炫豪宅的人生追求。而回首看看我们自己,却大多仍然迷失在对物质的无止境追求之中,深信人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挣到更多的钱消费、购物和享受,早已不知信仰、责任和“舍己利人”为何物……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